首页 资讯 正文

江苏东海:石英砂炼出百亿元硅材料产业

体育正文 131 0

江苏东海:石英砂炼出百亿元硅材料产业

江苏东海:石英砂炼出百亿元硅材料产业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dōnghǎixiàn),是我国著名的“水晶之都”。依托得天独厚(détiāndúhòu)的石英(shíyīng)资源禀赋,东海县在打造享誉全球 “买全球卖全球” 水晶产业(chǎnyè)的同时,正加速蝶变为(biànwèi)全国硅材料产业的 “创新高地”。目前东海县集聚了全国85%的石英材料生产企业,拥有600多家硅工业企业,构建了国内以石英为主、门类最全(zuìquán)、规模最大的硅产业集群,交出了一份硅产业发展的“优秀答卷”。 首届全国集成电路及光伏用高纯(yònggāochún)石英材料产业发展大会 图片来源(láiyuán)/人民网江苏频道 企业创新“遍地开花”,推动产业升级“长藤结瓜”。穿行在东海县的乡镇(xiāngzhèn)街道,硅材料企业沿路林立,广告招牌布满街区,满载石英产品的货车往来穿梭,一股(yīgǔ)澎湃的发展(fāzhǎn)热潮迎面扑来。 平明镇是(shì)东海的一个普通乡镇,却(què)备受全球石英材料行业(hángyè)瞩目。在这里,江苏太平洋(tàipíngyáng)石英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乡镇企业起步,专注硅材料创新30年,成长为我国石英材料行业标杆企业,并且是国内石英行业上市(shàngshì)第一股。“2009年,我们自主(zìzhǔ)研发出高纯石英砂提纯技术,成为全球第三家掌握高纯石英砂量产技术的企业。”太平洋石英董事长陈士斌说,从被动追随到敢于领跑,企业转型升级看似顺理成章,实则踩准了政策和(hé)市场的节奏,用足了科技创新的撬动力量。 超纯(chāochún)石英(shíyīng)砂是半导体及光伏产业的(de)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光通信、电子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hángkōnghángtiān)领域。“由于石英提纯技术落后(jìshùluòhòu),我国超纯石英砂曾长期依赖进口。这个硬骨头啃不下来(xiàlái),企业转型就没出路,东海硅材料产业也没有竞争力。”陈士斌说,“2003年,我们押上全部家当,与南京大学陈培荣教授团队合作,经过6年艰苦攻关,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英砂生产工艺和装备(zhuāngbèi),超纯石英砂的纯度可达99.999%,填补了国内空白。”2019年底,太平洋(tàipíngyáng)石英成为全球第三家(dìsānjiā)获得东京电子(TEL)认证的石英材料供应商,标志着我国企业打破欧美(ōuměi)企业垄断,正式进入半导体材料国际供应链体系。 太平洋石英的(de)技术突围只是开端,如今东海硅材料产业正以超纯石英砂为支点,撬动着全产业链的创新突破。在这里,超高温(chāogāowēn)石英玻璃耐高温性能实现行业突破;首创的高纯石英玻璃陶瓷(táocí)系列器件在国内光伏龙头企业成功应用;智疆航空、睿(ruì)晶石英、嘉明碳素等企业打造创新联合体,开展陶瓷材料人工智能检测、石英焊接自动化、石英陶瓷3D打印等技术攻关……众多新项目、新进展不断涌现(bùduànyǒngxiàn),彰显着东海硅材料科技成果(kējìchéngguǒ)加速转化(zhuǎnhuà)、产业结构提档升级的喜人局面。 石英管自动生产设备。 图片来源(láiyuán)/人民网江苏频道 平台赋能,跑(pǎo)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走访东海硅材料企业集群,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的焦虑感扑面而来 —— 单打独斗的研发困境,正(zhèng)成为产业升级的隐性壁垒。而东海给出的破局之道,是构建(gòujiàn) “研发 - 转化(zhuǎnhuà) - 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shēngtài)体系:2017年 4月7日,苏北首个(shǒugè)县级产业创新中枢(zhōngshū) —— 东海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落地运营,以平台化思维聚合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破解 "创新孤岛" 困境提供系统性支撑。 该中心锚定硅材料产业(chǎnyè)前沿技术攻关,在共性技术突破领域持续发力。中心先后(xiānhòu)帮助企业组建了(le)16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协助企业完成6个成果转化项目,参与(cānyù)制定修订1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获批730余项发明专利,吸引了南京大学东海新材料研究(yánjiū)中心、南京工业大学东海先进硅基材料研究院等10余个高校院所的研究团队入驻运行(yùnxíng)。 这种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正在企业(qǐyè)生产线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 走进连云港神汇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厂区,高效运转的高纯石英材料深加工生产线映入眼帘,焙烧车间烤(kǎo)砂炉在进行石英砂提纯,成品车间里包装好的高纯石英砂等待运输外销。神汇公司曾(céng)是东海县洪庄镇一家小企业,近几年通过与(yǔ)南京工业(gōngyè)大学东海先进硅基材料研究院(yánjiūyuàn)合作,催生出一系列科技创新的“化学反应”,逐步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该(gāi)公司副总经理刘泰祺介绍,在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企业先后建立了高纯石英专业化研发中心、国家级高纯石英工程中心等(děng)研发机构,在选矿、来料测试、工艺稳定等方面自主创新,推动(tuīdòng)产品理化指标(zhǐbiāo)、使用状态(zhuàngtài)、拉晶单产量在行业中达到领先水平。“平台的科技赋能推动公司实现跨越发展,成功进入光伏头部企业供应商链,年产值从不足(bùzú)千万元增长到3亿元。”刘泰祺说。 近年来,东海县对硅材料公共科技(kējì)平台投入超过7000万元。真金白银的(de)投入,让企业(qǐyè)科创成果拔节生长,截至去年底,东海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365家。 政策护航(hùháng),优化营商环境 在东海县硅产业如火如荼的创新发展(fāzhǎn)背后,离不开(líbùkāi)当地政府的大力(dàlì)扶持。当地率先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科技(kējì)创新委员会,统筹全县创新资源。并在高质量考核体系中单独设置权重超(chāo)9%的科技创新类别,实行月通报、季度考核制度。除此之外,东海县政府在资金、土地、政策、人才招引、配套设施等方面全面着力,力求最大程度地给县内硅产业企业降低(jiàngdī)发展负担,健全发展环境。 产品(chǎnpǐn)质量是企业生存的(de)关键。检验检测作为(wèi)控制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东海硅(guī)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东海县2011年建成国内首个专业从事硅材料及其深加工产品质量检验的国家级检验中心(国检中心),很多企业亲切地称呼这里为“产品管家(guǎnjiā)”。 走进国检中心,称量样品、加酸、消解、定容、检测(jiǎncè)、出具报告……对于这些程序性工作,国家硅(guī)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高丽荣不敢(bùgǎn)有丝毫马虎(mǎhǔ),她说,“在国内一些检测机构,客户通常需要10天左右才能拿到产品检测数据(shùjù),我们(wǒmen)这里最快只需要2个工作日(gōngzuòrì)”。13年来,该中心主持起草4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每年向企业发放200 万元(wànyuán)免费检测券,年出具报告超3000份。“用数据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高丽荣的话道出了这个国家级平台的核心价值。 从一颗小小的(de)石英砂,到如今百亿规模的大产业,东海县(dōnghǎixiàn)硅材料产业的崛起之路,是(shì)一部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瓶颈、通过平台赋能(fùnéng)集聚发展动能、借助政策护航优化(yōuhuà)营商环境的产业升级典范。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shàng),硅材料产业正以创新为笔,继续书写着从资源优势到产业胜势的精彩篇章,向着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资料来源:中国江苏网、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jīngjìdài)研究中心、先锋东海(dōnghǎi)、人民网江苏频道
江苏东海:石英砂炼出百亿元硅材料产业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